
供春
書僮供春“給使之暇”,發覺金沙寺僧人將制作陶缸陶甕的細土,加以澄練,捏筑為胎,規而圓之,刳使中空,制成壺樣。便“竊仿老僧心匠,亦淘細土,摶坯茶匙穴中,指掠內外”,做成“栗色暗暗如古金鉄”的茶壺,這就是...
供春簡介
供春原為宜興進士吳頤山的家僮。吳頤山,名仕,字克學,與蘇州唐伯虎等友善。正德甲戌年(1514年)進士,后以提學副使擢四川參政。據記載,吳頤山未中進士前,讀書宜興金沙寺(在今宜興湖滏鎮)。書僮供春“給使之暇”,發覺金沙寺僧人將制作陶缸陶甕的細土,加以澄練,捏筑為胎,規而圓之,刳使中空,制成壺樣。便“竊仿老僧心匠,亦淘細土,摶坯茶匙穴中,指掠內外”,做成“栗色暗暗如古金鉄”的茶壺,這就是后來名聞遐邇的紫砂茶壺。因壺為供春所制,通稱“供春壺”。
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樹癭壺,就是他所制,造型古樸,指螺紋隱現,把內及壺身有篆書“供春”二字。
此壺原為吳大澄所藏,于三十年代被儲南強先生在蘇州一個古玩攤上購得,但缺蓋,經民國制壺名家黃玉磷配上瓜鈕蓋,后經當代書法大師黃賓虹先生(已故)鑒定,覺得在樹罌的壺身上不會長出瓜鈕,后又由近代制壺名家裴石民(已故)配靈芝蓋。解放后,獻給國家收藏。
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