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友良
范友良,2018年研高,1990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工廠隨吳扣華老師學藝,1995年,創作了一把《提香壺》,以獨特的工藝和全新的造型,以及富有哲理的內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專業研究歷代紫砂精品,認真學習和深刻理解他們作品的絕妙之處,徹底領悟他們藝術精髓,經過不斷臨摹,從原料、造型、創作意境,反復實踐,終有所悟。
代表作
- 《子冶石瓢》、《提香壺》
名師作品
范友良,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自1990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工廠隨吳扣華老師學藝,得到老師嚴格教導和關心幫助,很快地掌握了紫砂工藝制作技能。后又得到蔣蓉、范永良、范洪泉等大師的指點,對紫砂工藝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在制作技法和創作手法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先后創作新品入選參加港澳地域展覽并獲得一致好評,深得海內外客商的喜愛。刻苦的學習和努力的實踐,很快成為工廠的技術骨干。
1995年,在無錫暗星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房暗星先生的啟發下,創作了一把《提香壺》,以獨特的工藝和全新的造型,以及富有哲理的內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積極開拓和努力創新的精神,一次次獲得收獲。從事紫砂工藝這個行業以來,在老師們的耐心教導和真誠的關心幫助下,對紫砂壺藝創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紫砂工藝是獨特的傳統工藝。創新必須立足傳統基礎,必須深刻理解和解讀傳統精華。正所謂熔古才能鑄今。重新定位,從頭開始。專業研究歷代紫砂精品,認真學習和深刻理解他們作品的絕妙之處,徹底領悟他們藝術精髓,經過不斷臨摹,從原料、造型、創作意境,反復實踐,終有所悟。他已《子冶石瓢》為題材,經過重新設計和調整,得到徐漢棠、潭泉海兩位大師的一致好評。
精益求精是他從事紫砂行業的準則,相繼又創作了《半月組壺》、《節節高》榮獲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量精品博覽會金獎和銅獎。
以壺為友、以壺結緣,自2002年結識蔡廣遼將軍,他們以誠相待、志同道合。蔡將軍對他的紫砂工藝頗為贊賞。并積極幫助和教導他,涉及紫砂工藝、美學、文學、美術、哲學、音樂及自然學等多個方面,讓他有了更高的認識和創作的熱情,增加了他的創作源泉。
藝以德為先,藝術工作者得益于社會各方面的關心和幫助。他也積極參加各類活動以回報社會。
2004年,積極參加宜興“陶都真愛,慈善之光”義捐義賣活動。
2005年,參加印尼海嘯捐贈活動。
今后他將一如既往的支持社會公益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