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明四方壺的由來
亞明四方壺整體造型比例協調,線面挺括有力,輪廓分明,氣勢挺拔,英姿颯爽,有將軍之風范,成就紫砂方器之美!
【研高葛岳純—《亞明四方》】
由來
1960年前后,由著名畫家亞明(1924-2002,原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設計,以方器、筋紋器見長的王寅春(1897-1977,建國初期的紫砂七大藝人之一)制作,合力完成。
【國工邵亞芬—《亞明四方》】
亞明簡潔
原名葉家炳,號敬植,后改名亞明,安徽省合肥市人。1939年參加新四軍。1941年畢業于淮南藝術專科學校。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四軍第七師文工團美術股副股長、華東畫報社美術記者。建國后,歷任江蘇省國畫院副院長、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美協第三屆常務理事、江蘇分會副主席。
幼時蒙發繪畫興趣,在抗日宣傳工作中,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繪畫技術。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后,結識了當地的一批國畫家——呂鳳子、錢松巖、周懷民、秦古柳。當時美術界非常時髦“取消國畫”,他卻激流勇退,公開批判這一荒謬觀點,并于1953年改畫國畫。同年到南京,在江蘇省文聯籌委會負責美術工作,開始了他的美術領導生涯,和呂鳳子、傅抱石、陳之佛、錢松巖等一批大師朝夕共處,專攻中國畫,擅人物、山水。
他主張“中國畫有規律無定法”,提出國畫去向應是立足繼承民族文化傳統,面向生活,融匯外國美術之精華,以促進其藝術的不斷拓展。在中國美術領域特別是對新時期山水畫的發展,他作出了令人矚目的貢獻,被國際權威文化機構譽為當今世界文化名人。先后多次受命出訪,進行友好訪問和開展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他的大量藝術作品曾在前蘇聯、德國、日本、美國、法國、意大利及臺灣等地展出。中國各大美術館、博物館及重要國事活動場所、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日本名古屋博物館、澳大利亞悉尼美術館等文化機構都收藏有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