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市場現象:即使價值不菲,名師紫砂壺仍然是愛好者渴求的對象
明人熊飛《以陳壺徐壺烹調山岕片歌》說:“景陵銅鼎半百清, 荊溪瓦注十千余”,清人陳其年《贈高澹人詩》提到“一具尚值三千緡”,足見名家作品價值之高。明人李漁優質的紫砂工藝品,或稱特種工藝茶壺,是指出于有名藝人的手制作品,它不僅講究造型的完整,而且特別著重制作過程中的工藝質量。
名藝人的成就和名望,正是這些方面都達到了與職稱相等的水平。所以由名工藝師制作的紫砂工藝茶壺,既使價值不菲,卻仍然是收藏愛好者渴求的對象。歷史產品成為文物,其價格更為驚人。歷史上一些記敘里多讀到出于名藝人手的工藝杰作的身價,稱譽為“貴重如珩璜、珍重比流黃”超過珠玉之上。
很多壺,尤其是大師壺,藝術壺是講究整體造型的,從神韻、氣勢等方面看都非同一般,但由于蓋口合縫稍欠,導致鑒定者拿不準,收藏者疑惑不已。壺口嚴縫不能一概而論成為一個固定模式,任何事物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尤其是壺藝。紫砂壺都是手工活,做不到機器那樣緊密度百分百,有稍微粗糙一點的情況,是非常正常的。導致精品紫砂壺拍賣價錢,動輒幾十萬以致上百萬的主要緣由,是作者的工藝水平、名氣和作品數量等。紫砂壺的投資跟古玩一樣,又好又少的東西才有投資價值。大師制的紫砂壺市場認可度高,特別是個中精品、存量有限,未來的升值空間較大。
石磨 孔小明
因此,若是收藏紫砂壺最好選擇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精品壺。所謂的藝術價值高的壺,即大師壺,不管是在制造工藝上還是在表現力上跟一般的紫砂壺有很大的差異,藝術大師的積淀和素養會表現在“功、型、泥、款”上。
功:指兩個方面,一是藝人的制造功力,二是壺的實用功能。評判紫砂壺的好壞不能忽視壺的實用功能,要以實用為前提,不能僅注重外型之美,而忽視功能為用之美。
若所制的壺沏不出一壺好茶以致能敗壞一壺好茶,這樣的壺為行家里手所不能接受,形再美也算不上是一把好壺。
形:就是壺的外形款式。它所追求的是意境。就一般而言,壺的嘴、把、蓋、身、流等應整體比例和諧。
泥:一把壺的優劣,與泥的質量、品種有很大關系。紫砂泥細分品種較多,好壞相差甚遠,一些大師制壺的泥料在市面上是不多見的,需經過自己特殊加工而成,有些以致是祖傳留下的獨門泥料。
款:壺的款式非常講究,鑒賞紫砂壺款有兩層含義:一是鑒別壺的作者是誰,二是鑒賞鐫刻詩詞書畫及印款。
紫砂與茶文化相輔相成,無與倫比的組合,這是唯有經過歷史淵源傳承、匠人手工精制的藝術文明才能發揮的獨特效用。一盞好壺,裝得下歲月的滄桑,參的透人間的悲喜。將書法、篆刻、繪畫集于一體,表現在紫砂壺上是集中了中國文化精粹,紫砂造型藝術將這許多中國文化的精髓統一在一起,構成了極其高雅的文化藝術氣質。